助听器效果评估
-
儿童助听器佩戴后的效果与评估
大部分初次配戴助听器的耳损儿童,很难像成人那样可以与验配者默契配合,更不能准确描述助听器配戴后的感觉,因此儿童的助听器效果评估需要多种方法和多次测试才能准确。
-
助听器效果为什么存在差异性?
在日常的助听器验配工作中常常会有一些客户抱怨助听器的效果达不到自己预期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
-
助听器降噪技术的应用和最终验配效果的差异性
现在的高端机纷纷推出自适应数字降噪、宽频动态压缩、频谱提升、语音增强等等技术,也就是在降噪与提高语音可懂度之间取得“折衷”,助听验配活动就是通过验配师将这些技术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最终验配效果的差异有什么关联因素呢?
-
什么是迟发性听力剥夺效应,与助听器效果有何联系?
据研究显示人耳在理解语言时,不仅需要听力来察觉言语声,还需依靠大脑对言语的识别能力去理解言语声。当佩戴耳一侧向大脑输送了足够的信息,使得大脑不再去关注未佩戴耳一侧,大脑似乎放弃了对传送较弱信号耳的关注。久而久之,未佩戴耳的言语识别能力就自然下降了。
-
如何检验助听器选配后的成效?
有些听障者适应助听器很慢,记下每次积极和抱怨的反映,这些抱怨通常能反应出他们的特定问题和要求,对更准确的调试会很有帮助。
-
同样的助听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聆听效果?
同样的助听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呢?可能是由于以下这些原因。
-
儿童助听器补偿效果的评估解析
在重视助听器效果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去重视孩子的康复和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才是王道。切记,助听器补偿要遵从科学,过犹不及。
-
助听器选配后效果检验非常重要
有些听障者适应助听器很慢,记下每次积极和抱怨的反映,这些抱怨通常能反应出他们的特定问题和要求,对更准确的调试会很有帮助。
-
为何佩戴助听器后听电话的效果不如预想的好?
首先,看用户本身的言语分辨率,如果正常面对面与人交流都比较困难,那么就得从提升用户的言语清晰度出发,选择声音效果更好地适应助听器的声音,提升言语分辨率。再者,如果用户面对面的交流没有问题,那么就应该从改善电话接听的效果入手进行提升。
-
助听器并不存在“依赖性”
当大脑习惯了助听器带来的便利后,一旦停止使用助听器,大脑会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反应迟缓,造成听力变差的“假象”。有很多患者认为这是一种不良“依赖”。事实上不是,这种现象只是一种惯性作用导致,并不是与药物副作用等同的“依赖”。
-
选择助听器时听力损失者最先该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选择助听器时听力损失者首先考虑的是“听得清不清楚”——这就涉及到选择何种放大线路,是决定型号的主要因素;其次考虑“美观吗?舒服吗?”——这就涉及到外观选择,是决定型号的次要因素。
-
为何配戴助听器后接打电话的效果会不理想?
对于助听器出现的反馈啸叫声,是由于当电话靠近助听器时,电话听筒与助听器形成反馈通路,声音反复被助听器的麦克风接受并放大而造成的。对于听到声音但又听不清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
助听器佩戴效果需树立正确的期待值
准备配用助听器的人们一定要对助听效果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要记住,助听器的作用只是“助听”,不要指望花几千元钱去买“正常的耳朵”。由于每个人的听觉状况不同,希望选用的助听器的性能也不同。
-
助听器效果的评估方法
听力学家指出,助听器需经验配师验配方可佩带,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甚至戴而无助或损伤残余听力。
-
助听器没有依赖性 越晚佩戴效果越差
有人担心,使用助听器会产生依赖性。理由是一旦停止使用,听力好像会退步,大脑也反应不过来。但其实,这只是使用惯性导致的结果。事实上,听力损伤的时间越长,对听神经的刺激越少,听力才会下降得明显。所以,越晚佩戴助听器,效果才会越差。
-
助听器的声音越大越好吗?
有些听力损失患者在初次选配助听器时,总希望助听器的声音越大越好。因此,在试听调试过程中,患者便会要求验配师不断提高增益,直至其感觉声音足够“大”后才感到满意。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会导致助听器的过度放大。
-
助听器最终效果差强人意,只因你忽略了这些!
要想让助听器获得更好的聆听和言语交流,你还不能忽视以下几个过程
-
四个方法教你如何判断助听器效果怎么样
同样佩戴助听器的人,有人说戴上效果特别好,现在根本离不开助听器了;而有人说什么都听不清,还不如不戴呢。那么,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到底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
助听器功率越大效果越好吗?
在助听器选择方面除需满足当前听力需求外,还应考虑到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听力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因此在助听器的功率选择中应考虑一定的余量。
-
早配助听器可降低老年痴呆症及跌倒风险
美国密歇根大学家庭医学系一项研究发现,听力损伤的老年人及时佩戴助听器可降低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焦虑症及跌倒受伤的风险。